戍边将士也玩五子棋?长城北京段考古成果发布→

长城北京段自东向西蜿蜒经过北京平谷、密云、怀柔、延庆、昌平门头沟6区。北京以箭扣长城、大庄科长城为试点,在全国率先在长城修缮中引入考古发掘,开始一般性抢险加固向研究性修缮的转变。

今年,北京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(北京段)建设以及长城保护、长城考古等方面齐头并进,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当年戍边将士们在长城上是如何生活的?如何精准判断长城的修建年代?一起来看。

火炕灶址遗迹

如何复原戍边将士生活?

敌台是指长城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。八达岭长城西段考古过程中,考古人员于64号敌台顶部发现了明代火炕、灶址等生活设施遗迹,出土了锅、盘、碗、剪刀、铲子等生活用具。

考古学者认为,这些遗迹对研究古代驻兵的生活非常有帮助。“这些火炕的发现说明这个地区在明代的时候非常寒冷,当时冬季也有驻兵,说明防守压力很大,夜间也需要有人值守。”

随着时间的侵蚀,64号敌台很多部位已经损毁,但是一些细节仍然表明,这处敌台在明代时就像一个有保护作用的房屋,有屋顶和木窗。

长城上戍边将士吃什么?有娱乐活动吗?

记者从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了解到,近年来北京市长城考古出土的文物主要分三大类,一是长城建筑构件,二是武器,三是生活用品。在北京市延庆区的大庄科长城上,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代驻兵的生活用品。

2022年,研究人员于大庄科长城上发现了明代的炭化粮食,包括黍、粟、水稻、花椒等。虽然这些粮食作物已经炭化了,但它真实还原了长城守卫军日常的饮食。

除此之外,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比如五子棋这样的生活用品,说明戍守边疆的将士平时有一些文娱活动。“这样一些接地气的内容,确实是传统历史文献中基本没有记载的,通过考古可以提供鲜活的素材,也丰富了长城文化展示传播的内容。”

 

如何用碳14技术测年判断长城修建年代?

北京市此次长城调查,运用了考古、历史地理、数字化等多学科融合的方式获取调查成果,并首次使用了碳14技术来判断长城的修建年代

此前,考古学家认为昌平区马刨泉段长城是北齐长城的可能性较大。根据《北齐书》的记载,北齐曾大举修建长城,从今天的山西大同一直修建到渤海岸边,并且明确记载途经“幽州北夏口”,即今天的昌平南口地区,距离马刨泉段长城不远。据此推测,这段古长城很有可能就是在那个时期修建的。但因为没有更多的证据,也不能排除是燕长城的可能。

14技术测年,是根据碳14的衰变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,如今已广泛应用在考古工作中。在此次调查过程中,通过碳14对马刨泉段长城进行测年,确认了昌平区马刨泉段长城建于公元536—646年,排除了是燕长城的可能。

研究人员通过碳14技术测年,再结合其他史料和相关证据,明确了昌平区马刨泉段长城的时代是北齐时期


如何做到“修旧如旧”?

为何在长城修缮中引入考古挖掘?

目前,北京延庆大庄科长城和怀柔箭扣长城两个试点项目已进入修缮阶段,而北京市在长城修缮中一直坚持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尽量用老砖、循古法,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,保留长城的“旧”

2021年开始,北京市为了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,在长城修缮中率先引入考古发掘,“边修边研究”。

研究人员表示,没有考古工作介入,相当于在地面上观察长城遗址,具有片面性。研究人员无法了解长城的病害根源在哪里,它的建筑形制跟工艺做法是什么。但是有了考古工作介入之后,就可以把长城遗址整体揭露出来,让它完整、全面地展现在方案制定者的眼前。这样再去修长城,制定长城保护方案的时候,就可以得到全面、系统和科学的方案。

 

<< 返回列表